课程名称:《庄子》与生活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troduced in Zhuang Zi
课程所属模块: 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原模块:文学与艺术)
主讲教师:孙小力 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文学院 联系电邮:sunxiaoli11@hotmail.com
|

|
一、 教师简介:
1954年1月生于上海。198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理事。
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元代艺术与文学》、《元明文学作品研读》、《校勘学与古籍整理》、《庄子精读》等。
科研领域主要集中于元明诗文作家及其文学思想、著作文献,关注这一时期的江浙地区,尤其上海周围城镇经济文化发展给文学艺术带来的新气象。
教学与科研成果:
发表的学术著作主要有:
《杨维祯年谱》
《吴地园林文化》
《庄子直解》(合著)
《咫尺山林——园林艺术文萃》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诗文评卷》(副主编)
二、课程目标:
通 过《庄子》的研读,相关历史人物、典型事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庄子其人其书,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庄子思想与儒 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及其互补的特点,以及庄子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人生境界、生活态度、处世哲学、艺术观点等诸多方面发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三、课程简介:
1、庄子主要思想观点的讲解,包括庄子宣扬的人生境界、养生之道和处世方法,庄子的生死观、辩证法和相对论,庄子的"形神论"。
2、庄子思想与老子观点的异同,与儒家思想的主要分歧及其产生原因。
3、 庄子思想的后世影响,分两个方面加以阐发:一是选择思想界、文学界、艺术界某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或案例(从古代名人陶渊明、白居易、苏轼,到现代人物闻 一多、史铁生等),反映庄子其人其书在上层领域发生的重大影响;二是从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揭示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1.《庄子》的时代背景,庄子生平及其人生境界。
重点:庄子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从《逍遥游》理解庄子的人生境界及其后世影响。
|
4
|
2. 庄子的养生之道和处世方法。
重点:了解庄子养生之道和处世方法的深刻社会影响,了解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主要分歧,认识其积极意义。
|
4
|
3. 庄子的"形神论"和中国艺术的"重神论"。
重点:从《德充符》分析理解中国艺术的"重神"、"写意",了解庄子思想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精髓的原因所在。
|
4
|
4. 庄子的生死观及其影响。
重点:从《大宗师》、《至乐》理解庄子"道论"的具体内容,分析庄子的生死观,了解庄子生死观与儒家思想的异同,及其积极意义。
|
4
|
5. 庄子的辩证法和相对论。
重点:从《齐物论》、《秋水》深入认识庄子的辩证法和相对论。从老子的"有无相对"到庄子的"齐同万物"、"物我两忘"。
|
4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二选教材:《庄子直解》姚汉荣、孙小力、林建福撰 复旦大学2000年9月出版
参考书目:《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刘笑敢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庄学研究》崔大华著 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六、课外学习要求:
结合课堂的讲解,要求同学预习或复习下列篇章和相关书籍:
1、《逍遥游》。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养生主》、《人间世》、《骈拇》、《马蹄》、《刻意》。
3、《德充符》。刘笑敢著《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4、《大宗师》、《至乐》。
5、《齐物论》、《秋水》。
(与上一栏序号对应)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读书报告
期末考核: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