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青春文学与流行文化
Youth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课程所属模块: 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原模块:文学与艺术)
主讲教师: 李云 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文学院 联系电邮:lisalee_127@126.com
|

|
一、 教师简介:
李云:1981年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教学与科研成果:
《迈向"经典的途径"——"金庸小说热"在大陆:1976-1999》,《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缩载
《故事会前史(1963-1966)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上海文化》200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转载
《通向第二媒介时代的实验文本》,《上海文化》2009年第5期
《后革命时代的城市、青年与文学》,《南方文坛》2011年第1期
《文革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生——从几个会议说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6期
开设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中的城市:"上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选择当下青年较为关注的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和文化现象与学生一起进行细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和帮助学生透视流行文化的生产机制、反思自身现状并建立起对当代中国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三、课程简介:
一、导论:青年·媒介·当代中国
二、"孤独"与"死亡":以《鲤·孤独》等为例
三、"戏谑"美学:从《大话西游》到《悟空传》
四、 悬疑:《盗墓笔记》、《藏地密码》
五、 网络新历史叙述:从《明朝那些事》到"穿越小说"
六、"文艺"与"纯情": 从安妮宝贝到"九把刀"
七、"性向"写作:耽美同人小说的背后
八、"爱情"与"奋斗":从《蜗居》讲起
九、 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和实践:村上春树、"韩三篇"、占领中环
十、开放讨论课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1. 导论:青年·媒介·当代中国
|
2
|
2."孤独"与"死亡":以《鲤·孤独》等为例
|
2
|
3."戏谑"美学:从《大话西游》到《悟空传》
|
2
|
4. 悬疑:《盗墓笔记》、《藏地密码》
|
2
|
5. 网络新历史叙述:从《明朝那些事》到"穿越小说"
|
2
|
6."文艺"与"纯情": 从安妮宝贝到"九把刀"
|
2
|
7."性向"写作:耽美同人小说的背后
|
2
|
8."爱情"与"奋斗":从《蜗居》讲起
|
2
|
9. 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和实践:村上春树、"韩三篇"、占领华尔街
|
2
|
10. 开放讨论课(根据学生意愿设置讨论话题)
|
2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根据讲课内容安排
六、课外学习要求:
1、阅读和欣赏相关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读物、电影、电视剧)
2、掌握一些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3.关注时政和热点话题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出勤、随堂测试、课外
期末考核:观点宣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