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2200LH02数字艺术与审美

创建日期 2018-05-16 黄欢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课程名称数字艺术与审美
          Digital Art and Aesthetics     
课程所属模块: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
主讲教师:柴雪霞   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数码艺术学院   
联系电邮:qiuxia97@126.com                                                                        
                                             

 

一、教师简介:
柴秋霞,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IDC)委员,第五、六届上海国际电脑图形图像大奖赛(SICG)专家评委。主要研究兴趣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基于人机交互的艺术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动画创作与城市公共艺术。所授课程《交互媒体设计》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
教学与科研成果:
设计作品:
1. 多媒体互动艺术作品《凝视》参展2009年北京国际交互设计会议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
2. 多媒体互动艺术作品《零距离接触》参展2008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浦东展览馆),并获得"科学与艺术应用成果奖";
3.多媒体互动艺术作品《虚拟投篮》参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展(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获得2008奥林匹克数码艺术大展优秀奖。
4.2007年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上,作品《分形艺术》在上海浦东展览馆展出。
科研课题:
1. 2007年12月,承担上海市科协事业发展中心课题:上海市科学与艺术课题研究开发,项目代号:D.11-0127-08-801; 
2. 2010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系列研究课题"后世博——上海世博会展示中高新技术应用研究"(B卷),项目编号:2010XAG002;
3. "新媒体艺术沉浸性取向研究" 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YS35;
4. 2010年11月,"交互媒体设计"课程获得2010年度上海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代号:A.08-0127-10-003;
5. 课题"新媒体视角下会展中的艺术设计研究" 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资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ZS069。
6. 2013年3月,承担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课题:"上海科普教育视屏编辑技术研究",项目代号:D.11-0127-13-003
7. 2015年9月,所授课程《交互媒体设计》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项目资助。
8.课题"数字媒体与艺术的沉浸性研究" 获得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项目编号:16BG110。
9.主持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课题"重点颠覆性技术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处理" 项目编号:2015ZCYJ4-11-4。
参与课题:
1.参与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课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变革基础设施构建之:产业创新实验研究及基础设施系统化构建"(2015 年1月至 2015 年 12 月),合同书编号:2014GXS6K238-2。
2.参与2015年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课题"智能社会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研究"(2015 年5月至 2015 年 12 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
1. "设计教育理念的创新"发表于《艺术教育》2007(3):100-101, ISSN 1002-8900;
2. "论数字艺术审美表现"发表于《艺术百家》2007(7):214-215. ISSN 1003-9104CN32-1092/J;
3. "数字媒体视觉下会展设计的媒介分析与实践研究"发表于《艺术设计》(理论版),2014(12): 67-69。
4."论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发表于《电影评介》2008(2):87-88.;
5. "数字化语境下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表于《美术大观》2008(8):222-223  ISSN 1002-2953;
6."世博会与展示设计艺术:高科技引领下的世博会展示设计艺术"发表于论文集《上海世博与上海发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1-61. ISBN978-7-81118-670-3/F·080;
7."新媒体艺术扮靓城市公共空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发表于论文集《"后世博"与上海发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287-300;
8."论数字游戏艺术的沉浸体验",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5):119-123.  2011年第五期(总第137期);
9."上海世博会展示中新媒体艺术创意与审美体验",发表于江南大学学报《创意设计》,2011(6):59-63.(总第17期);
10. "数字媒体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发表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报《装饰》,2012(2):73-75.(总第226期);
11."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拓展"发表于《新闻记者》,2012(2):69-70;
教材与著作:
1.《数码立体造型》,独立作者,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5月发行,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48424号ISBN 978-7-5314-4。
2.《时尚编织苑》,第二作者,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发行,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58413号ISBN7-81038-932-7/TS·191。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艺术学科与科技学科的融合,强化艺术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
三、课程简介:
数字技术手段延伸了正常感官所赋予人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人类感知体验的时空范围大大扩展,真实的生存体验被虚拟的世界拓展了界限,日常世俗生活能够被轻松实现的"数字艺术"活动提升了境界。数字技术使艺术具有了"数字"的思维和"数字"的创意,提供了让人类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可能性和途径。艺术已经变成了一种科学的设计。本课程旨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艺术学科与科技学科的交融,强化艺术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艺术评判的能力。课程设计具有基本性、科普性、体验性、讨论性、整合性的特征。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安排
学时
1. 教学专题(一):数字艺术的渊源
教学内容:技术与艺术的交融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课外复习与预习)
4
2. 教学专题(二):AR,HR & VR
教学内容:数字技术与虚拟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讨论准备)
4
3. 教学专题(三):互动艺术
教学内容: 交互艺术、游戏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讨论展示)
4
4. 教学专题(四):信息可视化
教学内容: 多媒体艺术、信息(数据)可视化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讨论展示)
4
5. 教学专题(五):影视艺术
教学内容: 影视动漫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讨论准备)
4
6. 教学专题(六):远程通信艺术
教学内容: 远程通信艺术、遥感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
4
7. 教学专题(七):实践环节
教学内容:实地调研某艺术展、艺术馆或科技馆
教学安排:课外资料收集、课堂讨论
4
8. 教学专题(八):数字装置艺术
教学内容: 数字装置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讨论准备)
4
9. 教学专题(九):光效艺术
教学内容: 光效艺术、全息艺术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与课堂讨论结合
4
10. 教学专题(十):课程展示
教学内容:课程内外成果展示、总结以及课程考核
教学安排:师生互动环节
4
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该详细体现在课程教学进度表中,作为教学档案完善的一部分。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 主要参考书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赵大羽,关东升:《交互设计的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 讲义或讲课提纲: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1.课外学习要求
针对教学专题内容,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形成对案例的自有认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课外讨论,应记录讨论过程及个人意见,形成小组观点,选定发言代表。
2.课外学习内容
案件的基本情况与背景;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学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自己对案件的理解与认识。
3.组织形式
资料收集准备以个人形式展开;分组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各小组由任课教师指定负责人。
4.时间安排
每周保证2小时的课外学习时间。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20%
课外学习考核:10%
期末考核:70%

 

上一条:0900LH02智慧地球与创新思维
下一条:1200LH02当代生命伦理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