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0900L605 数字时代的学习-机自院

创建日期 2014-08-17 胡瑕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课程名称数字时代的学习
  Digital of E-Learning
 
课程所属模块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原模块:科技创新与科学方法)
 
主讲教师姚远                          职称副研究员 
 
所在院系机自学院                      联系电邮yaoyuan@shu.edu.cn
 
一、 教师简介
姚远,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所,获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被聘为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快速制造中心副研究员。2010年至2011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模式识别实验室从事深度图像获取和分析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项。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在本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项。主要关注于三维信息模型的获取、表达与结构优化设计、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以及基于领域知识获取和重用方法的研究。
 
教学与科研成果:
[1]姚远,张林剑,乔文豹. RGB-D图像中手部样本标记与手势识别[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3, 25(12)
[2]姚远,程敏. 样本驱动的多孔隙连通结构设计[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3, 25(4)
[3] Yuan Y, Yun F. Real-Time Hand Pose Estimation from RGB-D Sensor[C]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2012, 2012: 705-710.
[4]尤飞,姚远,胡庆夕. 仿生骨支架微观孔结构的构建与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 138-144.
[5]姚远,刘媛媛,杨红飞,等. 三维封闭三角网格模型的缺失实体孔洞修复算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09, 45(06): 154-159.
[6]廖备水,李石坚,姚远,等. 自主计算概念模型与实现方法[J]. 软件学报. 2008(04): 779-802.
 
二、课程目标
数字文化对现代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科技向生活不断的侵蚀、在某些地方完全改变了生活的形态;另一方面,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丰富资源、交流平台和辅助工具。其中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就是当前逐渐流行的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能够使学生从各自的视角思考和审视数字技术发展对社会和自身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了解数字文化的变迁,及其与现代生活和教育本身的相互作用。
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和演示为主,介绍数字科技的发展对日常学习、生活系统和人际交流产生的影响、当前知识传播的特征,以及教育形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短期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网络、移动设备、软件对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了解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平台的发展情况,掌握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辅助学习的方法。长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各自的视角熟悉当前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并从中获益。
 
三、课程简介
教学专题(一):数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专题(二):数字时代的思维习惯
教学专题(三):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
教学专题(四):数字时代的学习方法
教学专题(五):数字时代的学习工具
教学专题(六):数字时代的交流
研讨专题:(1)商业活动、娱乐、科研和教育人文在数字化趋势下的变化;
(2)人际交流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学时
1. 教学专题 (一):数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重点:(1) 什么是数字文化
          (2) 数字文化的产生、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2. 教学专题(二):数字时代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1)理工与人文科学研究的数字化
          (2)科学与科学思维
(3)计算和计算思维,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3. 教学专题(三):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
教学重点:(1)MOOC的产生,发展情况与目标
          (2) 现代教育模式的变革与MOOC的使用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分组探讨(课外)并形成简要研究报告
学习要求:将课外学习成果(研究报告)在课堂展示,计入平时成绩          
4
4. 教学专题(四):数字时代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数字技术与学习方法学的变革
(2)学习动力的维持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课堂讨论 
2
5. 教学专题(五):数字时代的学习工具
教学重点:资源搜集、记录、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学生分组讨论
4
6. 教学专题(六): 数字时代的交流
教学重点:探讨现代交流平台和工具对知识获取的影响,如何有效交流。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学生分组讨论
4
7. 研讨专题(1):
(1) 教育、娱乐、商业活动,以及科研和人文在数字化趋势下的变化;
(2)人际交流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安排:课堂集中分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
学习要求:将课外学习成果在课堂演示,计入平时成绩
2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 参考资料: 
《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 曼纽尔·卡斯特 (Manuel Castells),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信息社会理论(第3版)》,弗兰克·韦伯斯特(Frank Webster),北京大学出版社.
2. 讲课提纲: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1.课外学习要求:对于要求独立完成的作业,应按照课堂要求在课外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的课堂作业和课外讨论调研,应能通过调研和课外自学等形式,完成专题研究报告。
2.课外学习内容:课堂留下的作业和研讨为课外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整个课程教学期中学生应完成2次编程相关的小作业和2次调研报告,作业以抽查形式检查,报告需以小组形式在课堂研讨,在计入平时成绩。
3.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每若干小组设置导师或联络人。
4.时间安排:2次调研报告分别在两次专题研讨前完成,课堂提交(以小组为单位)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观点宣讲课堂研讨调研报告出勤
期末考核:考试
 
 

上一条:0100L005海洋科学
下一条:1100L004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环化院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