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 and the Demeanor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课程所属模块: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原模块:文学与艺术)
主讲教师:张萍 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文学院 联系电邮:xiaoyunshiran@gmail.com
一、 教师简介:
张萍,女,江苏溧阳人,1985年生。2002年通过独立自主招生考试,录取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文科强化班,200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保送南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提前攻读南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9月至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工作。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史。
教学与科研成果:
主讲"古代汉语"课程4学期,其中3学期为130人以上大班课;主讲"《说文解字》精读"、"汉字与文化"等专业选修课,选课人数在120人以上;另主讲"文字学"等课程。
开设"《世说新语》读书会",于2012-2013秋季学期、冬季学期共开展两轮教学。积累了教学专题设置、教学方式设计等多方面的教学经验,为本通识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主持"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2012);
2.参加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宁夏回族经堂语调查研究及语料库建设"(排名第2)(编号:12CYY014);
3.主持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基于现代计算方法的上古汉语介词系统研究"(编号:14YS014)
4.发表论文《试论古汉语中结果连词"是以"的词汇化》,《中国语文通讯》(香港),2012年第91卷第1期;
5.发表论文《从〈论语〉窥探儒学精义——兼谈儒学与儒教的辩证关系》,《烟台大学学报》,2013年26卷,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对《世说新语》的研读,了解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活,探究魏晋风度的内涵,并从中汲取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正能量。
三、课程简介:
专题(一):《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导读
专题(二):魏晋社会之清谈风气
专题(三):魏晋风度与药及酒的关系
专题(四):魏晋士人"重情尽兴"之风
讨论课(1):分组疑难讨论
专题(五):魏晋士人的幽默与谐趣
专题(六):魏晋士人之"雅量"
专题(七):士族的婚姻与家庭
专题(八):魏晋士人与艺术
讨论课(2):组间问答讨论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1. 专题(一):《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导读
教学重点:《世说新语》的成书、性质和门类设定、注及传世版本、思想和艺术价值等;魏晋风度简介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专题研讨分组
|
2
|
2. 专题(二):魏晋社会之清谈风气
教学重点:玄学与清谈的关系、清谈的内容和意义等
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3. 专题(三):魏晋风度与药及酒的关系
教学重点:士大夫盛行服药和饮酒的社会生活方式与魏晋风度的关系
学习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4. 专题(四):魏晋士人"重情尽兴"之风
教学重点:魏晋时代"崇尚智慧,尊重感情"和"率真尽兴,性灵自由"的风气
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5. 讨论课(1)
各组就所选专题内容提出课外阅读自学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就部分问题展开讨论。
|
2
|
6. 专题(五):魏晋士人的幽默与谐趣
教学重点:被视为智慧的灵妙的表现而受到魏晋社会普遍推崇和喜好的幽默与谐趣
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7. 专题(六):魏晋士人之"雅量"
教学重点:魏晋士人推崇的理想人格"雅量"的表现及其价值
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8. 专题(七):士族的婚姻与家庭
教学重点:魏晋士族的婚姻家庭情况及其时代背景;魏晋女性的风采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9. 专题(八):魏晋士人与艺术
教学重点:从《世说》看魏晋士人对待琴棋书画、啸等艺术的态度
教学安排:专题介绍,相关原典文本解读,疑难讨论
|
2
|
10. 讨论课(2)
各小组就所选专题内容回答其他各组同学阅读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并就部分问题展开重点讨论。
|
2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 参考教材:
(1)骆玉明著,《世说新语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南朝宋)刘义庆撰,张?之译注,《世说新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讲课提纲: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1.课外学习要求:
熟悉《世说新语》文本,有所读,有所思。
2.课外学习内容:
(1)阅读《世说新语》全文;(2)研读《世说新语》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
3.组织形式:
(1)Bb网上教学平台讨论;(2)做读书笔记。
4.时间安排:
(1)每周至少1小时阅读学习;(2)两次讨论课上择要讨论。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课堂研讨、读书笔记、出勤
期末考核: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