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0400J014智能社会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创建日期 2016-01-06 黄欢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课程名称智能社会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Intelligent Society                                                                                                                         
课程所属模块: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 
主讲教师:乌力吉图     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经济学院     联系电邮:wuli2007@126.com
                                                 
一、教师简介:
    乌力吉图蒙古族,日本国立新泻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从事经济学、产业组织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过多项课题,已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教学与科研成果:
论文: 
[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一般均衡分析[J].管理评论,201021(2).
[2] 静脉产业视角下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9(9).
[3]长三角地区家电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与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2009(7).
[4]日本废弃物管理政策的转型[J].城市问题,2009(5).
[5]日本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分析[J].管理评论,2008(5).
[6中国贸易结构及CO2排放分析[J].经济问题,2012(2).
[7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5).
[8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J].经济经纬,2012(6).
[9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就业结构探微:基于纽约就业结构[J].科学发展,2012(7).
[10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效率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2(10).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了解智能社会中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实时互动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特点和内涵,分析我国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和挑战,掌握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最新进展。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智能社会中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实时互动背景下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价值链等;通过实际案例重点对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产业组织、创新模式、商业模式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教学专题 (一):智能社会背景下的产业组织
教学重点:产业组织的演化、特征和内涵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2. 教学专题(二):智能社会背景下产业组织的进化
教学重点:产业组织进化的路径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3. 教学专题(三):智能社会背景下产业创新模式
教学重点:企业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4. 教学专题(四):智能社会背景下产业结构
教学重点:产业结构:分散化、网络化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5. 研讨专题(一):主题研讨--苹果手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教学安排:课堂集中分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
学习要求:课堂演示,计入平时成绩
4
6. 教学专题(五):智能社会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 
教学重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战略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7. 教学专题(六):智能社会背景下企业生产方式与价值链
教学重点:全球价值链与锁定效应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2
8. 研讨专题(二):主题研讨--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平台战略
教学安排:课堂集中分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
学习要求:课堂演示,计入平时成绩
4
说明:选课学生在教学专题(三)--教学专题(五)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形成课外自学实践的研究报告,计入期中成绩。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 参考教材: 
(1)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周国荣译.上海:上海
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其仔等.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胡晓鹏.模块化:经济分析新视角.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讲课提纲: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1. 课外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相应的主题合作完成调研,并能通过调研和课外自学等形式,重点对小组选择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合作完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
2. 课外学习内容:选择相应专题开展调研,完成一次课堂演示,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3. 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每若干小组设置导师或联络人。
4.  时间安排:研究报告第9周前完成(以小组为单位)。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观点宣讲、课堂研讨、调研报告、出勤
期末考核:课程论文

上一条:2400J018物流中的金融创新
下一条:2400J017潜意识与管理艺术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