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16584142 法治理念与中国实践-社科院

创建日期 2012-07-01 郭水林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课程名称:法治理念与中国实践

          China's democracy and legislative work

 

课程所属模块: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原模块:公民与社会)

 

主讲教师:杨                           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社科学院                       联系电邮Chaoyang101@163.com

一、 教师简介

杨超,男,法学硕士,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大学委员会委员。

本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系,工作以来一直在高校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上,奉行踏实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注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改进;科研上参加和承担了多项省级、校级课题的研究,参编和主编了多部教材和著作,公开发表了近30篇研究论文。

 

    教学与科研成果:

主要讲授《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学》、《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代表性成果:《企业文化与理念创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实务》(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概论》(教材,上海交大出版社);"中西传统法律价值评价标准的差异及启示'(论文,上海大学学报)"转型期法人腐败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论文,学术界)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民主法制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民主法制的历史发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必然性,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法制观;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把握今天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脉搏,清醒认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为振兴中华出力。

 

三、课程简介

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简述民主、法制基本内涵、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法制观以及发展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学时

第一讲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3

第二讲 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建设

3

第三讲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建设 

3

第四讲 中国特色基层民主建设

3

第五讲 中国特色法律制度建设 

3

第六讲 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

3

第七讲 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建设

3

第八讲 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及反腐倡廉建设

3

第九讲 中国特色的人权建设

3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首选教材:《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概论》(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9出版)

 二选教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导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7月出版)      

       参考书目:《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梅丽红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04月出版)

 

六、课外学习要求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出勤

       期末考核:考试(或小论文)

 

八、建议选课对象

    二至四年级学生

上一条:1600R402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社科院
下一条:16584144 中国传统文化与自我修养-社科院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