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课堂内外互动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营造环境—共同探索—交流碰撞—总结提升—延伸拓展"五个环节。为了保障课堂内外互动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问题导入是关键,方法传授是基础,组织架构是保证,虚实平台是支撑,考核制度是保障。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堂内外互动模式;保障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上海大学大类招生、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除了突出研究性学习之外,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强调在课后增加许多社会实践环节。然而,由于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动一直是一个难点。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外实践方案与课堂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承载新模式的理念推行,会影响大类招生、通识教育改革的进程。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课外实践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它作为一种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问题、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设计问卷、参与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等深度拓展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课堂内外互动模式设计
课堂内外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要素之间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信息互动过程。为了促进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互利,有必要实施课堂内外互动模式。课堂内外互动模式的实施包括"营造环境—共同探索—交流碰撞—总结提升—延伸拓展"五个环节。
(1)营造环境环节。为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开放的状态下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营造便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环境,借助实体、虚拟两个教学平台,树立"课内外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思想,建构师生平等、互助协作、包容共赢的学习氛围。
营造环境环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2)共同探索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组成研究型学习团队,要求他们课外去发现间题、研究问题。
共同探索环节的意义在于:通过团队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而且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更为关键的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组成学习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意识,强化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
(3)交流碰撞环节。以研究团队为单位,围绕第二阶段布置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与辩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组际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可增强大学生集体竞争意识。
交流碰撞环节的意义在于: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能促使全班同学互相帮助、自由讨论、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4)总结提升环节。一方面,教师要对各团队通过调查研究、交流碰撞的知识点、创新点进行总结性点评和理论层面的提升,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团队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的总体情况与差距所在,为将来的探究学习做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
总结提升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5)延伸拓展环节。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专题性研究、实践活动、总结提升等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已成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的运用范围扩大到课外、校外,尤其将探索过程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深人探究。
延伸拓展环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大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进行深人地思考与探索,培养大学生尽快形成"用集体的智慧燃起创新的火花"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内外互动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课堂内外互动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问题导入是关键,方法传授是基础,组织架构是保证,虚实平台是支撑,考核制度是保障。
(1) 问题导入是关键。教师要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以问题探究为例,教师应从课程要求、学生需求、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要能激起学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的兴趣,提供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利于学生探索发现。
(2) 方法传授是基础。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如收集资料、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设计问卷、实际调查、撰写报告等,让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在探索过程中,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用所形成的方法技能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 组织架构是保证。组成课程委员会和研究团队,其中研究团队由学生根据个人性格、特长、爱好、自由组成"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选出学习小组长和课代表,并定期对组长和课代表进行培养,使组长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组成课程委员会则由小组长、课代表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委员会是关键,课代表是核心人物,是一个组织者,相当于教师的助手。
(4) 虚实平台是支撑。教学平台要体现虚实结合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平台。对于基础知识部分,主要由教师讲解;对于各研究团队探索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探讨;对于课外信息传递、课外讨论交流、研究资料共享等教学内容,则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5) 考核制度是保障。①上课考勤:由小组长负责上课考勤,并于课后报课代表统计,课代表于当日报教师备案,考勤结果与个人分、团队分挂钩。
② 课堂辩论与交流:由教师给出评分标准,由课程委员会对课堂交流的团队评分,其中教师的权重可以高于委员会其他成员,视具体情况确定。
③ 网络讨论:教师定期给出网上讨论问题,学生个人参与网络平台上的讨论次数则由网上教学平台自动跟踪统计。
④ 小组内部:小组内部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利用学习伙伴间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的互补性,帮助学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案例分析:《幸福经济学》课堂内外互动方案
在2011一2012年度秋季、冬季学期,笔者都面向大一学生开设了通识课程《幸福经济学》,其中,秋季学期选课学生人数130人,分为10个组,课程委员会为12人;冬季学期选课学生人数149人,分为10个组,课程委员会为12人,还设立了一个特别行动组,主要作为参照组。木课程课堂内外互动方案见表1所示。
周 次
|
内容
|
管理办法
|
考核办法
|
保障措施
|
第1周
|
课堂讲解基础知识
推选课代表,成立课程委员会,组建研究团队
|
教师引导、课程委员会组织管理
|
上交课程委员会和研究团队名单
|
课堂教学2课时
课外0.5课时
|
第2周
|
课堂讲解基础知识
课外调研任务下达与分工
|
教师给出问题,课程委员会分配任务,兴趣小组课外分工
|
上交各小组任务清单,其它周依次进行课堂展示交流
|
课堂教学2课时
课外0.5课时,网上教学平台
|
第3周
|
课堂讲解基础知识
课外阅读案例并讨论
|
教师给出案例
|
网上教学平台自动跟踪统计
|
课堂教学2课时
课外1课时,网上教学平台
|
第4周
|
课堂讲解基础知识
课堂讨论
|
教师给出话题
组长组织讨论
|
现场评定讨论参与率
各小组上交讨论提纲
|
课堂讲解1.5课时
课堂讨论0.5课时
|
第5周
|
辩论赛,围绕幸福经济学热点问题展开辩论
|
教师组命题,课代表主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辩论1.5课时
教师总结0.5课时
|
第6周
|
研究团队1、2交流调研报告,教师总结提升
|
团队就研究选题进行课堂交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讨论1课时
教师总结提升1课时
|
第7周
|
研究团队3、4交流调研报告,教师总结提升
|
团队就研究选题进行课堂交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讨论1课时
教师总结提升1课时
|
第8周
|
研究团队5、6交流调研报告,教师总结提升
|
团队就研究选题进行课堂交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讨论1课时
教师总结提升1课时
|
第9周
|
研究团队7、8交流调研报告,教师总结提升
|
团队就研究选题进行课堂交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讨论1课时
教师总结提升1课时
|
第10周
|
研究团队9、10交流调研报告,教师总结提升
|
团队就研究选题进行课堂交流
|
课程委员会评分
|
课堂讨论1课时
教师总结提升1课时
|
参考文献
[1] 杭献,魏建方.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互动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9).
[2] 浅谈"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EB/OL]. http;//wenku. baidu. com/view.
[3] 万顺. 浅谈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0,(29).
[4] 张莉云,肖东光.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09,(7).
[5] 张坷. 大学英语探究式教学剖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6] 周燕,等.在教学和互动中成长:外语教师发展条件与过程研究[J].外语研究,2008,(3).
[7] 张莹,等.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模式的探对与研究[J].科技风,2009,(19).
[8] 何玉菊.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例谈[J].广西教育,2008,(Z3).
[9] 罗载腾.如何创建互动的英语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