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留学”、“强国”和“梦想”:忻平教授为大类新生主讲通识教育讲座

创建日期 2014-04-30 姚小洁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留学"是一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名词。随着我校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国际化已成为上海大学着力推进的四大战略之首。"95后"上大新生如何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化教育浪潮,努力实现通融中西,锤炼自我?如何置身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舞台,用国际视野来考量中国百年留学潮,理性看待百年留学给中国留下的思想和遗产?4月28日晚J202,围绕"留学"、"强国"和"梦想"三个词汇,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忻平以历史学教授身份为486名2013级人文大类新生带来精彩讲座。社区学院副书记谢宝婷、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一年级办黄欢和姚小洁、国际交流学院朱焱玮以及社区学院人文大类辅导员祁晶、刘娇蕾、汪旭娟等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由教务处主办。教务处处长王光东教授担任主持。他诚挚感谢忻书记一直以来对大类通识教育的关注和关心。王老师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引出忻书记将为人文大类学生带来的演讲主题:"留学"和"强国梦"。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忻平教授走上讲台。他首先向所有在场师生提了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留学?"这个问题顿时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也开启了大家的思维闸门。紧接着,忻平教授和师生们一一分享了他对于"留学"含义和各时代留学动因的理解。
        百年中国留学潮主要由"百年留美史"、"各具特色的欧洲留学"、"苏俄留学"以及"充满歧视的留日运动"等多方面组成,忻平教授分别从留学生派遣时间、人数规模等视角详尽阐释了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欧洲、苏联和日本等国留学的情况。围绕着"留学"与"强国梦",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史料……师生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个中国近现代名人顷刻间彷佛"复活"了,历史的长河里中国的代代留学生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作品一一得以清晰梳理。 
         整整两个小时,师生们沉浸在忻平教授引经据典式的"娓娓道来"中。忻平教授还分别列举了一些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的名人,包括唐绍仪、蔡元培、陈光甫等精英人物,讲述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历程所作的贡献。他指出,中国经过百年留学潮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会思考百年留学给中国留下了哪些思想和遗产?百年留学强国梦在今天该如何继续?他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学生,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只要每位留学生怀揣强国梦,无论是留学人员回国和留在国外均有用武之地和报国之门。
        留学生与强国梦,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话题。本场报告会是教务处为迎接新上大组建20周年带给大类学生的一场通识教育讲座。本次讲座让同学们重新思考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人文大类14班周师炜同学感慨,"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强烈的留学欲望在一些同学心里滋长,并燃烧起他们心中的学习劲儿。忻平老师结合浓浓的历史元素,使我们充分了解我国留学生近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并介绍了留学生与各国的联系、对各国的看法,让预备留学的同学有了一定的目标与框架。"
                                                                                                                               (殷晓 黄小琴)

附:
"留学生与强国梦"讲座学生感想(六则)

感想之一:  
        2014年4月28日晚间,人文大类的同学们一起视听了名为"留学生与强国梦"、人才学院忻平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现在正有强烈的留学欲望在有些同学心里滋长,并燃烧起他们心中的学习劲儿。
        忻平老师结合浓浓的历史元素,使我们充分了解我国留学生近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并介绍了留学生与各国的联系、对各国的看法,让预备留学的同学有了一定的目标与框架。
该讲座充分围绕留学与强国间的关系,让同学意识到,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开拓眼界、充实自己,更是为了报答社会,为我国的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不仅仅是留学生应该铭记于心的,也是当代所有大学生应当铭刻在心里的。
        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有一个留学梦,而每个大学的都应有一个强国梦,留学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好好储备自己,从而更好地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报效党的过程。待留学归来,全力报答社会可好!(社区学院 人文14班 周师炜)

感想之二:
        忻平教授从历史角度所讲授的"留学生与强国梦",将中国留学运动与历史上中华文明的衰落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兴盛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点明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线索,使我们受益匪浅。
        百年前,留学生的中国梦与强国梦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苦难深重的中国出国留学的有识之士,他们的努力学习和工作直接间接地促进中国独立富强。对于新时代的我们,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校训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未来大学生涯所努力的目标。(人文12班 王子易)

感想之三:
       留学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它可以很小,是阅历的丰富,气质的陶冶;它又可以很大,习得的知识,闪光点,理念为国家的发展献言献策,为世界的繁荣添砖加瓦。
        留学生与强国梦讲座于4月28日在J202如约举行,摆脱枯燥的铺述,本次讲座更是一种历史脉络的演绎,是思考,更是一种暖心的回忆和生动的梦想启程诠释。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让国人刻骨铭心的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但我以为,这部历史却又是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历史,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强承担起使命,赴外留学,他们可以凌辱,但绝不低头,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新的一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人民嘱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复兴梦而努力奋斗。(人文12班 武杰)

感想之四:
        今天聆听了忻平教授的"留学生与强国梦"的报告,我感觉受益匪浅。教授从我国清朝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批正式海外留学生讲起,相当细致的讲解了我国派出第一批海外留学生的目的与希冀。为了挽救中国近代落后的局面,我国派出了这些留学生,当他们学成归来后,也确实对我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近代工业的开创者,就是这一批官方派出的海外留学生,这些证明了近代中国仍有着一颗渴望进步的心,只是受限于时代背景与阶级局限。而这些留学生们归国之后的作为,也深深激励了我们,我们也要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人文12班 叶子舟)

感想之五:
        今天晚上,我们聆听了忻平教授的"留学生与强国梦"的报告。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还是能够感受到忻平教授颇有见解的研究。
在听报告的同时,不禁想到中国古今出国的仁人志士,在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后,又回到了祖国报效祖国。在清政府被侵略的时候,他们认识到只有学习先进的知识才能够挽救民族,于是,他们开始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技术,在学成之后回到祖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现强国梦。
        再说说钱学森老先生,他和我们学校的老校长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并称为"三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与优越的工作环境,排除了千难万阻,毅然回到了祖国。尽管当时中国的环境差到无法想象,和美国的研究环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是钱学森依旧坚定回国的信念。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由此可见,留学生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力量之一。
        如今,中国作为出国留学人口众多的大国,并且出国留学的人口日益增多。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要尽量提高出国质量,保证留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实现我国的强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感想之六: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国就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从此,中国的耻辱历史开始了,但是,自强的中国人丝毫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停止强国的梦想,更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懦弱。相反,强大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虎门硝烟到辛亥革命,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强大的炎黄子孙正一点一滴地谱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国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却没有带走中国人的"强国梦"。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说后来失败了,但却是早先"强国梦"的最好验证。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努力改革中国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进一步的"强国梦"。最后,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前提下,更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的"强国梦"。从早先的器物到制度,在到后来的思想。在学习层面的不断深入下,您能说这不是中国人早先"强国梦"的最好验证吗?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工薪家庭也开始将子女送出国门去留学。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已位居世界第一。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其中九成靠自费。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此外,留学"低龄化"日益显著,出国读本科甚至是高中的人数大幅增加。
        现在的留学生则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有所成、带着抱负回国型;二是"被留学"型,多为"官二代"或"富二代",他们在国外所学无几;三是认为"国外的月亮圆"型,出国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新文化、新理念。其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成为"海归"。然而,与出国时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的留学费用相比,他们回国后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想要实现强国梦,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把留学当成是一种磨砺而非享受的过程。出国后前半年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等差异造成的,所以留学前做足功课,尽量详细地了解前往国家,大到文化历史,小到图书馆怎么用,公共汽车怎么坐,了解得越清楚,准备得越充足,心里就越有底,出国后的生活也就更加顺利。

上一条:“大师•大主题•大受益”——核心通识课教师首场交流暨第七期教师教学沙龙顺利举行
下一条:关于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调整的通知(教务处【2014】20号)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