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即将实施的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探索通识教育模式的一种尝试,我校拟开设一批新生研讨课。现面向全校各学科征开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的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
课程人数:为保证新生研讨课的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制在30~40人。
授课对象:每门课程都面向全校新生开放。
申报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主讲可以是个人或团队,以教授为主体。主讲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倡导基于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研讨,深入浅出地使一年级本科生了解学科和专业前沿问题及信息,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发现和启发兴趣,学习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努力完成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转换和适应过程。
现请各学院(系)向本院(系)教师征集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意向,填写《开设新生研讨课意向表》(附件1)并于放寒假前反馈教务处(发送email至wbpi@shu.edu.cn)。
联系人:皮文彬 电话:66133507-1 Email:wbpi@shu.edu.cn
附件1. 开设新生研讨课意向表
附件2. 新生研讨课的相关背景
附件3. 案例
教务处
2010.12.27
附件1:______________学院开设新生研讨课意向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主体内容(限150字)
|
主讲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
新生研讨课的相关背景:
"新生研讨课"一般由大学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有教师依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新生研讨课。国外很多著名大学,如Harvard,Berkeley等,已有多年开设此类课程的经验。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也陆续开设此类课程,但均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各校做法也不尽相同。
附件3:
案例: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
一、南京大学部分新生研讨课目录
院系
|
课程名称
|
材料
|
信息时代的材料科学
|
大气
|
全球变化与气候
|
法学
|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
|
化学
|
能源与化学
|
环境
|
快速城市化的环境效应
|
计算机
|
面向问题求解的高效算法
|
建筑
|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历史
|
走进考古学
|
商管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社会
|
如何理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
|
生科
|
生命的启示
|
数学
|
随机问题探究
|
外语
|
身体、性别、身份:世纪之交的西方性别政治
|
文学
|
20世纪中国重要文学现象研讨
|
新闻
|
新闻文化
|
信息管理
|
从甲骨到因特网:书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哲学
|
科学与文化:两种文化的冲突及其反思
|
医学
|
可爱的20世纪:改变我们生活观念的科学发现
|
二、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之一"全球变化与气候"课程简介
教师简介:(略)
课程简介:以气候变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气候的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问题,如现在气候变暖的历史地位、水循环加剧问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问题,未来全球温度上升是否会更快?本课程将围绕以上热点问题,开展开放式讨论和研究性教学。该课程以大气科学为依托,融合地理、地质、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的综合理论进行教学和研讨。本课程适合我校大气、地理、环境、地质、生态类专业本科生启发学习。
课程目标:使同学初步了解地球系统的概念,了解大气圈的重要地位,初步认识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增强学生关注地球气候、关爱环境的意识。与此同时,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缩短教授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并探索一种以师生互动、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材及参考资源:(略)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性教学,围绕4个专题布置参考书和参考资料的阅读,将学生分成对应4个研讨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围绕专题进行发言、讨论及撰写专题报告。
教学大纲:分5个备选专题(1)气候变暖的历史地位;(2)水循环加剧问题;(3)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问题;(4)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问题;(5)未来全球温度上升是否会更快?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3-4个。每个专题4-6学时。
考核方法:上课表现(考勤、上课发言、讨论)50%,总结报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