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当艺术遇到科学——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艺术
The merge of art and science----new media arts in digital age
课程所属模块: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原模块:科技创新与科学方法)
主讲教师:丁友东 职称:教授
|
|
一、 教师简介:
丁友东教授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1997到1999年为复旦大学博士后,1999年到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200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2001年-2002年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访问教授,2003年为日本会津大学访问研究员。曾任计算机学院多媒体研究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目前为影视学院影视工程系主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电影建筑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基于内容和语义的多媒体信息检索与应用、数字图像和视频修复、视觉信息质量评价、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领域的应用等研究工作。近十年来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承担本科和研究生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分形艺术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课程目标:
信息数字化的高度发展,对传统艺术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催生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享受。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它是如何形成和兴起的?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应用?面临哪些挑战?科学与艺术如何结合?如何促进传统艺术的更新和发展?本课程围绕以上热点问题,结合模拟中国画、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播、人工生命艺术、图像检索与融合等实际案例进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媒体艺术有关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艺术表现方式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有新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世博会案例,分型造型方法在大自然模拟中的应用和人工生命艺术,计算机音乐与音乐艺术,基于互联网素材的检索融合技术及在艺术创造中的应用,数码交互艺术与数字公共艺术,数字修复技术及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环球影院与数字展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在铅笔画、素描画和中国水墨画等艺术创作模拟中的应用,数字新技术如意念控制、第六感官等在艺术上的应用展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虚拟现实:真真假假,假亦真
|
2
|
探知电影的声音后期制作
|
2
|
媒体与大数据的碰撞——媒体大数据
处理技术与应用
|
2
|
解析里约奥运灯光秀
|
2
|
3D拍摄背后的技术
|
2
|
观影之道
|
2
|
电视现场转播技术探秘
|
2
|
以数字媒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
|
2
|
从2D到3D,立体电影的前世今生
|
2
|
"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课堂汇报
|
2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自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针对每次讲课提纲和所列文献,选择若干综述文献进行阅读,并利用网络检索相关资料进行调研。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布置5次平时作业,作业回收代替考勤
期末考核:调研课程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