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2800R001影视中的心理学

创建日期 2015-04-20 黄欢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课程名称影视中的心理学
                  Learning Psychology Through Movies
课程所属模块: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
主讲教师:华红琴(杨锃/阳方)     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社会学院                        联系电邮chrishua@shu.edu.cn
一、教师简介:
华红琴博士,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关注儿童福利、青少年成长、残障研究与障碍者社会工作等。
 
杨锃博士,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毕业于神户大学综合人间科学研究科并被授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精神卫生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制度变迁。
 
阳方博士,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北京大学医学学士,2014年9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健康心理学,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医疗社会工作等。
研究成果:
教学获奖情况:
华红琴,获得第二届女教工擂台赛冠军;《人生发展心理学》(获上海大学优秀教材奖)
 
科研成果
华红琴博士主要论著:
转型期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5)。
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社会,2013(1)。
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生活方式:双重机制、多元化和性,社会,2007(2)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5
杨锃博士主要论著:
1.A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Mental Hygiene Movement: Focusing on Social Diagnosis 
and Social Work,Annual Report of Kansai Kyoiku Gakkai (No.38), 2014, pp.-40。
2."反精神医学"的谱系: 精神卫生公共性的历史及其启示,《社会》2014年第2期60-93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3.《"隐蔽青年"症候群及其援助路径的探索》,《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12期第32-37页(《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4.《日韩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其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89-94页。
5.《个体化社会中的"延期偿付"青年症候群探析》(On 'Moratorium' Syndrome of Youth in Individualized Society),《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4期,第13-17页。
6.《经济危机下,能否拒绝社会性危机》(Can Social Crises be Prevented in an Economic Crisis?),《社会》2009年第1期,第24-29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阳方博士主要论著:
1.    Yang, F., Salmon, C.T., Pang, J.S., & Cheng, W.J.Y. (in press). Media Exposure and Smoking Intention in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from a Cultiva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DOI: 10.1177/1359105313501533 
2.    Yang, F., Tan, K.A., & Cheng, W.J.Y. (2014). The Effects of Connectedness on HealthPromoting and HealthCompromising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Evidence from a Statewide Survey.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35(1), 33-46.
3.    Yang, F., Cheng, W.J.Y., Ho, R.M.H., & Pooh, K. (2013).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dolescents. Addictive Behaviors, 
38(4), 1890-1893. 
4.    Ramsay, J.E., Yang, F., Pang, J.S., Lai, C.M., Ho, R.C.M., & Mak, K.K. (in press). Divergent Pathways to Influenc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Differentially Mediate the Effects of Optimism on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of Life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DOI: 10.1177/1359105313504441 
5.    Qiu, L., Lin, H., Ramsay, J.E., &Yang, F. (2012). You Are What You Tweet: Personality Expression and Perception on Twitte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710_718 
 
 
二、课程目标
通过大学生喜爱的电影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诠释心理学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引导学生理解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增进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提升心理素养,促进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
 
 
 三、课程简介:
个体心理:
教学专题(一):遗传与环境
教学专题(二):记忆的奥秘
教学专题(三):压力情绪与健康
人际心理
教学专题(四):人际交往法则
教学专题(五):爱情心理探秘
教学专题(六):群体动力与社会影响
心理与社会
教学专题(七):认识精神异常
教学专题(八):机构化治疗与精神康复
教学专题(九):障碍、权利与社会公正
10 研讨专题(十):研讨与课程总结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安排
应体现主题内容、教学难点、学习要求和教学环节安排等
学时
一、个体心理
1. 教学专题(一):遗传与环境
教学重点: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2
2. 教学专题(二):记忆的奥秘
教学重点:记忆基本内涵,记忆原理,记忆与情绪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2
3. 教学专题(三):压力情绪与健康
教学重点:压力、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二、人际心理
4. 教学专题(四):人际交往法则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人际吸引原理,如何增进人际关系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5. 教学专题(五):爱情心理探秘
教学重点:爱情的本质,爱的理论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6. 教学专题(六):群体动力与社会影响
教学重点:群体动力,归属需要,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三、心理与社会
7. 教学专题(七):认识精神异常
教学重点:精神分裂症内涵,精神病史,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8. 教学专题(八):机构化治疗与精神康复
教学重点:精神疾病治疗简史,机构化治疗与精神康复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9. 教学专题(九):障碍、权利与社会公正
教学重点:对障碍的理解,障碍者权力、社会公正与服务
教学安排:视频观赏、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2
10.研讨专题: 研讨与课程总结
成果展示与演讲:选课学生分小组,从教学专题中制定论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进行专题研讨,制作海报、展示并演讲(小组成员每人都需参与),提交小组报告,计入期末成绩
2
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该详细体现在课程教学进度表中,作为教学档案完善的一部分。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教材: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参考书:
2  参考书
心理学改变生活,达菲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
六、课外学习要求:
1. 课外学习要求: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合作完成报告,并能通过课外阅读、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对小组选择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原理到运用,最终合作完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
2. 课外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专题开展小组讨论,完成海报制作与展示,以及演讲;自选论题,查找文献并阅读,完成课程论文。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3. 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设置助教或联络人,进行辅导。
4. 时间安排:第三周确定分组与题目,第十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与演讲,并提交研究报告,期末提交课程论文。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课堂表现、出勤
期末考核:专题调研(小组报告)、课程论文
                       

上一条:0200R022 20世纪中国特工史
下一条:1200R001中国饮食文化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