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张爱玲与海派文学
Zhang ailing and Hai pai literature
课程所属模块: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原模块:文学与艺术)
主讲教师:李海霞 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中文系 联系电邮:Haixiali30@163.com
|
 |
一、 教师简介:
李海霞 (女),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现代派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当代小说,80后写作,城市写作均有研究。
教学与科研成果
[1]新的科学与人性信条的诞生——对新时期改革文学的新认识,《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年第2 期全文转载。
[2]不一样的"写法"——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与80年代文学中的"怎么写"问题,《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作为先锋的《今天》,《粤海风》,2008年第6期。
[4]后革命时代的青年文学——关于《寻找》及其续篇的完成,1.5万字,《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5]"文学危机"和危机的政治性诉求,《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6]文学的现代化想象《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
的艺术文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目标:
1、本课程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精读,介绍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文学的基本面貌。帮助学生理解张爱玲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2、了解上海近现代文化的独特性,以及由张爱玲所代表的都市审美文化的特殊性。
三、课程简介:
熟读张爱玲的代表作品。具体见大纲。1. 概论:张爱玲与海派文学 ;2. 精读之一:沉香屑第一炉香;3. 精读之二:金锁记 ;4、精读之三:红玫瑰与白玫瑰;5、精读之四: 封锁 、半生缘 ;6、张爱玲散文作品赏析(上);7、张爱玲散文作品赏析(下);8、海派文学示例之一:林徽因的创作;9、海派文学示例之二:新感觉派的创作;10、张爱玲的意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1. 概论:张爱玲与海派文学
|
2
|
2. 精读之一:沉香屑第一炉香
|
2
|
3. 精读之二:金锁记
|
2
|
4、精读之三:红玫瑰与白玫瑰
|
2
|
5、精读之四: 封锁 、半生缘
|
2
|
6、张爱玲散文作品赏析(上)
|
2
|
7、张爱玲散文作品赏析(下)
|
2
|
8、海派文学示例之一:林徽因的创作
|
2
|
9、海派文学示例之二:新感觉派的创作
|
2
|
10、张爱玲的意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
2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张爱玲文集》(4卷)
六、课外学习要求:
(无)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无)
期末考核: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