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电影与社会
Movie and Society
课程所属模块: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原模块:公民与社会)
主讲教师:张敦福 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社会学院 联系电邮:dunfuzhang@gmail.com
一、 教师简介:
张敦福,男,1965年6月9日生,山东省金乡县人。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变迁,都市文化研究,消费文化与消费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论著发表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2至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8.3博士生导师。
2007.12-2008.7,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
2011.10-11月,研究员,法国人文之家(Fondation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理论研究:以消费为核心的视角"(项目编号09BSH002。已经结项,结项证书号20130123)
2.主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Shanghai Pujiang Program)"大都市消费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以上海为例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10PJC047)
教学与科研成果:
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获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饮食文化与学术能力培养——基于哈佛大学课外研讨活动的观察,《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第23-105页。
"课程进展与教学主体的生成:中、美、法大学观察所得",《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7期第70-74页。
著《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二、课程目标:
1.主要通过观看、记录影像资料的重要信息和随后的分析、讨论,在熟悉英美社会生活,熟悉英语、锻炼听力和口语之外,引发学生对社会学、人类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展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如何分析经验事实、建构社会理论、阐释社会生活的;
3.通过学生参与分析研讨培养学生的收集影像资料,分析、研究、评判实际资料的能力。
三、课程简介:
教学专题 (一):电影与社会:相关理论视角
教学重点:《东京物语》(Tokyo Story)与"变中之痛"(陈映芳)。重点为工业化、城市化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冲击。
教学专题(二):《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分析,重点为前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及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
教学专题(三):《Mao's Last Dancer/毛的最后舞者》,重点是对外开放前后国人对发达社会如美国的认识、理解及其变化。
研讨专题(1):《冲印店的险情》(One Hour Photo ) 分析与讨论,重点是全球化进程中消费文化的虚无化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专题(四):《中国》分析与讨论:重点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生活
教学专题(五):《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a Summer)分析与讨论:重点是社会学资料的收集方法。
教学专题(六):《北方的那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分析与讨论,重点是那努克的图像民族志。
研讨专题(2):《刮痧》( guā shā)分析与讨论,重点是中美文化在医药、身体等反面的差异。
研讨专题(3)从《青红》(Shanghai Dreams)理解"上海梦"、国内城乡差距, 由《含泪活着》(A tale of three cities,上海人在日本)看"上海梦"如何被"移民潮"取代。
研讨专题(4)教师自己的研究分享会:中国儿童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与英美儿童片《Thomas & Friends》比较,重点是消费文化的制度和文化差异。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1.教学专题 (一):电影与社会:相关理论视角
教学重点:《东京物语》(Tokyo Story)与"变中之痛"(陈映芳)。比较《东京物语》中日本家庭关系变革与中国近来家庭关系变革的异同。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观摩、研讨
|
2
|
2.教学专题(二):《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分析
教学重点:复制时代与独特性的价值;艺术与社会生活
教学安排:观摩、研讨
|
2
|
3.教学专题(三):《Mao's Last Dancer/毛的最后舞者》
教学重点: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中美社会文化差异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学生分组讨论
|
2
|
4. 研讨专题(1):《冲印店的险情》(One Hour Photo ) 分析与讨论
教学安排:社会学家瑞泽尔(George Ritzer)在其2004年新著《虚无之物的全球化》(The Globalization of Nothing. Pine Forge Press.)对该故事的评析。
学习要求:观摩、研讨
|
2
|
5. 教学专题(四):《中国》分析与讨论;
教学重点:社会变迁与传媒社会学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分组讨论、准备课程论文
|
2
|
6. 教学专题(五):《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a Summer)分析与讨论
教学重点:实验民族志与社会学干预
教学安排: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完成
|
2
|
7. 教学专题(六):《北方的那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分析与讨论
教学重点:异文化、文化多样性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观摩与讨论
|
2
|
8. 研讨专题(2):《刮痧》( guā shā)分析与讨论
教学安排:中美文化差异
学习要求:观摩、研讨
|
2
|
9. 研讨专题(3):从《青红》(Shanghai Dreams)理解"上海梦"、国内城乡差距, 由《含泪活着》(A tale of 3 cities,上海人在日本)看"上海梦"如何被"移民潮"取代
教学重点:从"上海梦"到美国梦:生活理想的再造
教学安排:课堂观摩与讨论
|
2
|
10. 研讨专题(4):教师自己的研究分享会:中国儿童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与英美儿童片《Thomas & Friends》比较
教学重点:儿童社会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教学安排:课堂讨论
|
2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1. 参考教材:
(1)Andrew M. Butler, 2005,Film Studies,Pocket Essentials.(责任人有该书的pdf格式文本,可打印分发);
(2)Jean-Luc Godard & Youseff Ishaghpour. 2005. translated by John Howe . Cinema: The Archeology of Film and the Memory of a Century. BERG. .(责任人有该书的pdf格式文本,可打印分发)
2. 讲课提纲: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或讲课提纲。
六、课外学习要求:
1.课外学习要求:(1)观摩影片做资料准备;(2)查阅相关资料以备分析评论。
2.课外学习内容:影片基本知识;影片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学或人类学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组织形式: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体评析内容和方向,主要由小组长联络导师。
4.时间安排:课程论文第六周前完成;笔试期末完成。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观点宣讲、课堂研讨、课程论文、出勤
期末考核:考试、课外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