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消失的秘符—各国经典纹饰符号解析
The Mysterious Symbol those Disappearing - the Classic Symbol Decoration
课程所属模块: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原模块:历史与文化)
主讲教师:秦川 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数码学院 联系电邮:43293418@qq.com
|
 |
一、 教师简介:
姓名: 秦川,性别: 女
2005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等领域。承担《经典纹饰设计》、《文化创意商品开发》、《数码图形》等专业课程的教学。
教学与科研成果:
获得奖项
2004年6月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传世手工艺经纪有限公司》 银奖
2009年3月 2009年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复赛入围 《化妆品包装设计》 入围奖
2009年5月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南方赛区作品大赛 《葡萄酒包装设计》 青教A组包装类 铜奖
2009年6月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 《论旅游目的地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塑造》 优秀论文奖
2010年11月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
科研
2008-2011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虫虫国度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虫虫总动员解读》 2008年,《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上海大学出版社
《冷峻中的惬意,夜色中的浪漫-僵尸新娘解读》2008年,《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上海大学出版社
《寂寞的行星是妈妈的眼睛》2010年,《世界电视动画名片赏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流行文化对视觉领域的冲击》2004,《艺术•生活》
《浅析凤翔泥塑对现代设计的启示》2005,《江南大学学报》
《论视觉文化的经济力量》2008,《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论文作品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论旅游目的地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塑造》2009,《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优秀论文
《网络美术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对策》2011,《艺术•生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经典的纹饰图案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符码。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将会有助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这些熟悉的陌生符号时,可以正确理解并运用。它可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所以,它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要将世界各国经典的纹饰图案中的"形"运用到现代设计的教学之中,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思维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理念与个性。
三、课程简介: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学生课后进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理论讲授部分,不但要剖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纹饰的特征,更要带领学生走进纹饰符号,从符号学、文化学的角度讲这些纹饰符号演化、变异、内在含义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通过符号去了解一个时代,使学生上完这门课程之后,在思考问题的方式、见识上有大幅度的拓展和提升,而且对今后的专业学习会有所帮助。
第一章 符号的起源
第二章 亚洲经典纹饰符号解析(悠远的中国经典纹饰、日本的族徽纹章、阿拉伯纹饰)
第三章 美洲的经典纹饰符号解析(神秘的玛雅符号、美洲印第安纹饰)
第四章 欧洲的经典纹饰符号解析(西欧中世纪纹章、北欧纹饰符号)
第五章 非洲的经典纹饰解析(永恒的埃及符号、非洲原始纹饰符号)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及内容
|
学时
|
第一章 符号的起源
|
2
|
第二章 亚洲经典纹饰符号解析(悠远的中国经典纹饰、日本的族徽纹章、阿拉伯纹饰)
|
6
|
第三章 美洲的经典纹饰符号解析(神秘的玛雅符号、美洲印第安纹饰)
|
4
|
第四章 欧洲的经典纹饰符号解析(西欧中世纪纹章、北欧纹饰符号)
|
4
|
第五章非洲的经典纹饰解析(永恒的埃及符号、非洲原始纹饰符号)
|
4
|
五、教材或讲义或主要参考书:
教材为《世界经典纹饰》 编者 孙修恩、秦川
参考书:
《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Michel Pastoureau / 谢军瑞 / 上海书店出版社
《Heraldry (New Horizons)》Thames & Hudson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卷),[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 唐家龙 / 商务印书馆
《紋章学辞典》, 森护,大修館書店
六、课外学习要求:
上图书馆查阅相关章节所布置的课题背景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每章节课程后需要提交分析研究及阅读材料的报告。
七、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出勤、课后作业、课堂互动
期末考核:小论文